Abstract
本文依据刘易斯-拉尼斯-费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解析中国1965年至2009年期间的二元化经济的发展过程。笔者发现,首先,中国的高经济增长应主要归因于其非农业(即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快速发展,而非农业部门的发展从根本上依赖于资本的快速积累和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再配置。其次,笔者采用世界银行(1996)的劳动力再分配的作用的分析方程式评估中国剩余劳动力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剩余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再分配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约为年均1.37%。最后,基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和解析,笔者发现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自1978年开始增长,到2009年已经超过了二元结构理论所定义的制度工资,即经济发展最初阶段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这表明中国自1978年经济改革开始进入了刘易斯-拉尼斯-费理论所定义的二元化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到2009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刘易斯转折点并向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发展阶段过渡。考虑到中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这一过渡可能需要若干年时间完成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contribution | Understanding China’s Dualism Economic Growth over 1965-2009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辩论刘易斯在中国的转折点 |
Editors | Cai Fang, Yang Tao, Huang Yiping |
Publisher |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Pages | 50-80 |
Number of pages | 31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12 |